历史
1952年瑞士探险家Tonitagen最先来到这里。继那位孤独的探险者后,最先来到博卡拉的西方人是一群嬉皮士,当时是20世纪70年代。景色美丽、生活节奏缓慢和拥有丰富大麻资源的博卡拉为他们的南亚陆路旅行画上了完美的句号。从此,这里迅速发展了起来。到了20世纪80年代,这里变成现代化的山区度假胜地,有上百家宾馆、商铺、酒吧和餐馆。今天,博卡拉堪称“水边的Thamel区”。
环境
博卡拉气候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沛,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与广东气候近似。海拔800多米,市区人口不足10万,与热闹喧嚣的加德满都比起来要恬静很多,特别是博卡拉处于喜马拉雅山谷地,依偎在终年积雪的安娜普纳山峰和鱼尾峰下,傍着迷人的佩瓦湖,苍翠繁茂的植被和壮丽的雪山风光形成强烈对比,成为尼泊尔最受欢迎的旅游地点之一。
宗教文化
当地主要是佛教和印度教。值得游人参观的寺庙为费瓦湖湖心的瓦拉西印度教寺庙。有时间可以徜徉到老城区,参观博卡拉博物馆和安娜普纳博物馆。博卡拉博物馆展示当地历史和民俗风情内容,安娜普纳博物馆展示喜马拉雅自然界动植物资源。其他的有老市场,有数百年前的建筑物,至今还住有居民。
尼泊尔境内超过85%的居民都是印度教徒,其余大部分居民信奉佛教,但是由于当地的印度教早已与佛教密切交融,因此衍生出另一种独特的宗教以及相关的神明、仪式和庆典。
印度教源自印度,在传播过程中往往与当地文化融合,发展出独具特色的神庙和神像。印度教最重要的神祗是梵天(Brahma)、毗湿奴(Vishnu)和湿婆(Shiva)三大主神,他们分别代表创造、保护和毁灭的力量。因为佛陀在印度教的传说中被视为不是保护神毗湿奴的化身之一,所以佛塔和佛寺也同样受印度教徒的膜拜。
尼泊尔的佛教与亚洲各国的佛教也有所不同。尼泊尔佛教多半来自西藏,藏传佛教及密宗的仪式和器物是最常见的,此外,佛塔佛寺的建筑风格也深受西藏风格的影响。令人称奇的是,佛陀诞生地蓝毗尼虽然已成为全世界佛教徒必去的朝圣之地,但蓝毗尼周边的居民却大都信仰印度教。
在尼泊尔,只有少部分人信仰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其他宗教。
库玛莉活女神Kumari
这是尼泊尔奇异而古老的传统,传说库玛莉是塔蕾珠女神的化身。担任女神的必须是4-7岁之间的释迦族女孩,符合32条标准,还要经过重重考验,成为女神之后,就需要离开家人到庙里生活,定时接受朝拜。在女孩儿月经初潮到来之后卸任。卸任后的女神往往会终老一生,因为没有哪个男人敢对女神有非分之想。
节日
每年8月,博卡拉的纽瓦丽社区都要庆祝BaghJatra节,为纪念除掉一只吃人老虎。大约同一时间,古荣人庆祝TamuDhee(Trahonte)节,人们敲锣打鼓驱赶恶魔。8月还有母牛节(GaiJatra),人们用涂料和花环装饰奶牛,村民表演舞蹈,借此安抚逝去的灵魂。欲知更多详情。
在1月/2月的藏历新年以及4月/5月的佛祖诞日(BuddhaJayanti)期间,藏族佛教徒在博卡拉的各寺院周围戴着面具跳舞,举行庆祝活动。在Basundhara公园内,每年4月都要举行安纳布尔纳峰节(AnnapurnaFestival),期间人们载歌载舞,小摊出售风味土产。
不可错过:10月-11月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