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丹东从周朝开始就有人居住了。这一地带在1876年称为安东。安东,意喻平定东边,这个名字表示当时中国的力量和影响力当时已经映射到了韩国。丹东在1894年第一次中日战争中被日本占领。在满洲国时期,这里是满洲国所建立的十四个省之一安东省的省会。1907年,丹东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1965年1月20日这里更名为丹东,意喻“东方红”。最近,由于和北朝鲜的合作贸易,丹东的区域影响力逐渐增大,同时政府计划未来将这个城市发展成为一个特殊的“边境经济合作区”来促进进出口贸易,进一步增强整个国家开展贸易的能力。
艺术
辽宁省丹东市坐落在辽东半岛经济开放区的东南部,鸭绿江与黄海的交汇之处,地处东北亚的中心地带,其总面积约为15222平方公里,是中国万里长城的最东端的起点,也是中国万里海疆最北端的起点,有着沿海、沿江以及沿边的优势地理位置。丹东地区的原始古陆早在距今38至18亿年前就以形成,根据1982年在这里所发现的“前阳人”头盖骨的化石所证明,丹东地区早在距今1.8万年以前就已经出现处于原始母系氏族时期的先人在这里繁衍生息。丹东位于中国的边陲地带,历史上一直都是重要的军事要塞。丹东地区旧时又称为安东市,在支援抗美援朝斗争之中,安东人民一直站在最前沿,被誉为英雄的人民,安东市也因此被誉为英雄的城市。安东市于1965年1月被正式改名为丹东市,取“红色东方之城”之意。
【传统建筑】
虎山长城坐落在辽宁省丹东市郊20公里处,是中国明长城最东端的起点,其南临中朝两国的界河鸭绿江,且与朝鲜的于赤岛和古城义洲隔江相望。距考证,虎山长城大约始建于明朝成化五年,即公元1469年,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20世纪90年代初,经过包括罗哲文等一大批长城专家学者的实地考察,证实虎山长城为中国万里长城东端的起点,这一发现使得中国万里长城延长了一千余公里,也使教科书得以改写,在海内外均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虎山作为国门,在这里修建长城有着军事意义,丹东在历史上曾多次被外敌入侵,而虎山历来都被视为军事要塞,明朝的巡抚都御史王之浩在登监虎山要塞时,曾写下《登马耳山望朝鲜》一诗。
【人文景观】
凤凰山位于辽宁省丹东市西北约60公里处,是一处集自然美景与人文景观于一身的中国著名风景旅游名胜。凤凰山在古时被称为“辽宁第一名山”,清朝时是奉天省的四大名山之一,如今有着“国门名山”以及“万里长城第一名山”的美誉。凤凰山以其“雄伟险峻、泉水清幽、花木奇异、四季景秀”的秀丽美景闻名于世,这里“五步一外景,十步一重天”,故有诗赞道:“春山叶绿杜鹃红,夏赏云海听瀑声。秋风尽染胜锦乡,冬雪冰梭掩青松。”凤凰山在每年的农历四月二十八,都会举行传统的“药王庙会”,为时四天,多达几万人参与其中,可谓盛况空前。在凤凰山的东山景区还建有仿清式古建筑群凤凰山庄,其占地面积约为两千余平方米。
【传统曲艺】
丹东单鼓是一种广泛流传于辽宁省宽甸、凤城与东港等地的传统民间风俗活动,俗称为“烧香”,是极具辽宁地域文化特色的一种典型的文化艺术。单鼓分为“民香”和“旗香”,汉族的称为“民香”,而满族汉军旗人的则称为“旗香”。丹东单鼓最早可追溯到女真人时期的萨满跳神活动,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单鼓多在农闲时节表演,通常会有数十乃至上百名群众自发地聚集到一起,参加或是欣赏这种民间传统的风俗活动。丹东单鼓以说唱结合为最基本的表现方式,有着载歌载舞的突出艺术特点。丹东单鼓与东北民歌、大鼓、二人转等多种本土艺术形式互相影响,因此保护单鼓艺术,对发扬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民俗】
鼓乐在辽宁省的丹东地区广为流传,至今最少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在《安东县志?婚礼》、《凤城县志?丧葬》以及《凤城县志?岁事》等丹东地区早年的县志之中,都有关于其的记载。丹东鼓乐在当地俗称为“鼓吹乐”,器乐的名目繁多,曲牌更是多种多样,是以民族管乐器以及打击乐器为主的一种传统的器乐演奏形式,历年以来一直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每逢过年过节或是婚丧嫁娶等特殊日子,这里的老百姓大多会请上一个鼓乐班子,至今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习俗。丹东鼓乐大致可分为以唢呐为主奏乐器的“唢呐乐”以及以管子为主奏乐器的“笙管乐”等两大类。丹东鼓乐对丹东民间音乐发展史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一种非常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环境
丹东年平均气温为6.8-8.7℃,南北温差约2℃。冬季虽长,但严寒期(日平均气温低于-10℃的时期)较短。夏季虽热但炎热期(日平均气温达25℃或以上时期)较短,一般约20天左右(7月下旬至8月中旬)。
春秋季节是南、北风交替的季节。春季冷空气开始衰弱北退,暖空气北进;秋季则反之。上述天气特点,形成我市为温带气候,四季分明。冬季时间最长,夏季次之,春秋过渡季节最短。
丹东降水量较多,是东北地区降水量最多区,年平均降水量为881.3-1087.5mm。全年降水量的2/3集中在夏季,其中七月中旬至八月中旬是本区暴雨集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