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方二维码
- mmexport1528425761878.jpg
- mmexport1528425714619.jpg
- mmexport1528425691616.jpg
- mmexport1528425683126.jpg
- mmexport1528425653772.jpg
环境 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素来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这里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22~26℃,≥10℃的积温为8200℃,最冷的一、二月份温度仍达16℃—21℃,雨量充沛,有明显的多雨季和少雨季。每年的5—10月份是多雨季,每年11月至翌年4月为少雨季节,仅占全年降雨量的10—30%,少雨季节干旱常常发生。 历史 海南岛曾被称为“朱崖”、“琼崖/瓊崖”、以及“瓊州”,后两个名字随后也成为了该省的简称,琼(瓊),由于该岛屿的北部海岸层有大量的珍珠。海南第一次记录到中国历史里是在公元前110年,在路博德到达此地之后建立了军事防御基地。当时,汉朝人民随着驻扎于此的军队和官员从中原地区迁移至海南岛。他们其中......详细介绍>>
环境
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素来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这里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22~26℃,≥10℃的积温为8200℃,最冷的一、二月份温度仍达16℃—21℃,雨量充沛,有明显的多雨季和少雨季。每年的5—10月份是多雨季,每年11月至翌年4月为少雨季节,仅占全年降雨量的10—30%,少雨季节干旱常常发生。
历史
海南岛曾被称为“朱崖”、“琼崖/瓊崖”、以及“瓊州”,后两个名字随后也成为了该省的简称,琼(瓊),由于该岛屿的北部海岸层有大量的珍珠。
海南第一次记录到中国历史里是在公元前110年,在路博德到达此地之后建立了军事防御基地。当时,汉朝人民随着驻扎于此的军队和官员从中原地区迁移至海南岛。他们其中也有汉朝被放逐的政治官员的后代。他们大多数人都是从海南岛南部的广东、福建以及广西迁移过去的。
黎族人是海南岛上最早居住的人。他们被看作是中国古代越族的后人,越族在3000年前定居于此(必要的引述)。
中国的黎族部落主要居住在中国南部的九个城市以及郡县——包括三亚市、五指山市、东方市;黎族自治县有白沙、陵水县、乐东县、昌江县;黎族苗族自治县有琼中县和保亭县。其余的分布在海南的其他地方,与其他少数民族混居在儋州、琼海以及屯昌。
黎族人民的居住地共有1870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人口的55%。
海口市概述
三国时期,海南称为“珠崖郡”,隶属于东吴。
宋朝时期(公元980年—1279年)海南那成为了广西省的一部分,因为汉朝大量移民涌入并定居于南方。元朝时期(公元1206年—1368年)该岛屿成为了独立的省份,随后,在1370年明朝政府下令将此地划为广东省管辖地。16世纪以及17世纪,大量汉人开始从福建和广东移居至海南,将黎族人赶到了岛屿南边的高原上。18世纪,黎族人对当时的政府发起攻击,被政府雇来的广东苗族人所镇压。有许多苗族人定居于此,他们的后代今天居住在西部的高原。
1906年,中国共和党领袖孙中山提议将海南划分出来,尽管这一提议直到1988年才得以实现。
在历史上,海南是广东以及广西的一部分,例如,直到1912年才建立了瓊崖道。1921年政府计划将其设立为瓊崖特別行政區;1944年成立了海南特别行政区,包括16个县以及中国南海岛屿。
海南岛居民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海南成为了共和革命的温床,尤其是在上海暴力镇压发生之后,许多中国共产党员在1927年转移到了地下。共产党员以及黎族人民与日本侵略者在海南展开了一场英勇的游击战(1939年—1945年),但是日军为了报复屠杀了当地三分之一的主要居民。1930年至1940年间,冯白驹领导了海南独立部队。1945年,日军向国民党宣布投降后,海南再次回归了祖国怀抱。海南市最后一个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区。1950年3月至5月,位于海南岛的陆战部队为中国共产党夺回了该岛。冯白驹以及他的游击部队在为陆战部队侦查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配合将他们的部队从丛林转移到了岛上。
这使得陆军成功的收复了海南,而在这之前金门以及登步已经沦陷了。成功的收复海南也是由于受到了当地游击部队的帮助,而在金门、登步以及台湾却缺少这样的力量。因此,尽管当时许多中国内战的观察家认为共产党收复海南之后,台湾不久后也会随之被收复,但是由于台湾缺乏共产党游击力量,而且台湾与大陆之间的距离垂直的距离也是只很难实现,而美国第七舰队是在朝鲜战争爆发后的6月才抵达台湾海峡的。
海口,北海公路以南的风景地
1950年3月1日,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海南特别行政区成为了海南行政公署,作为广东省的一个分支。1984年10月1日,它成为了海南行政区,并建立了人民政府,最终在四年后脱离广州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省。
共产党解放了恢复了由日本在沿海岸线建立的管辖区的发展,但是由于岛屿与大陆相离,因此结果有所保留,而且当地气候潮湿且台风盛行,以及它在中国一直都被称作是危险、流放之地。伴随着1970年中国经济政策的转变,海南也因此成为了一个焦点之地。
1988年,该岛屿成为了独立的省,在努力吸引投资的基础上,该地区被设立为经济特区。
艺术
海南省位于中国的最南端,简称“琼”,省会为海口市。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于1988年4月26日正式挂牌。自此以后,海南省便成为了我国最年轻的省份,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进入了一个经济腾飞的崭新历史时期。海南岛位于中国的南海之中,是仅小于台湾岛的全国第二大岛。海南省在中国所有的省份之中陆地面积最小,但是海洋面积最大。海南岛在纬度上同美国的夏威夷十分相近,其海岸线长达1500多公里,且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可以开发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旅游圣地的地方比比皆是。岛上终年气候宜人,四季鸟语花香,而且矿物与动植物资源相当丰富,特别是石油与天然气蕴藏量更为可观。
传统建筑
海南省的船形屋是当地黎族和苗族所建的一种非常古老的民居形式,其体现了这里的先民们的勤劳与智慧,有着“黎族精神家园的守望者”的说法,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船型屋特点是:平面个长方形,整个屋子由前廊和卧室两部分组成。整个屋顶像一艘小船,主体用竹木构架,藤条捆扎,由茅草盖顶一直接到地面,屋内不设隔间,对开门,门上屋檐伸展,其下为休息、置物的场所,一般都不设窗户,据说开窗会有“恶鬼”进入屋内,作祟人畜,引起疾病。所以船形屋都很阴暗,通风采光较差。海南省的东方市江边乡白查村,是海南船形屋保存最完好的自然村落之一,至今为止仍完整的船型屋有81间,其属于黎族村落。
民俗特色
海南省的黎族奉行祖先崇拜与自然崇拜,对“万物有灵”的迷信很重。黎族大多同姓聚居,过去有婚后“不落夫家”的习俗。黎族妇女穿对襟无扣上衣和筒裙,某些个别地方穿套头式上衣,束发脑后,扣以骨管,披绣花头巾,戴耳环、项圈和手锡。男子结发于额前或脑后,上衣无领,对襟。黎族人死后,都会鸣枪报丧,并用“独木棺”葬于本村的公共墓地。传统黎族妇女通常都会有纹身,一般都会纹在面部、手背以及脚裸。现今有纹身的青年女子已经基本找不到了,只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还留有很早以前的纹身。根据黎族古老的传说,如果妇女在世时不纹身,在其死后祖先是不认的,会成为无家可归的孤魂,因此没有纹身的妇女,死后必须要在其身上以及脸上等处用木炭划些图案方能入殓。
传统艺术
黎锦是勤劳的黎族人采自木棉花蒴果内的棉,纯手工织出的一种特色花布,最早称为“吉贝”布,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远在春秋时期就已经非常有名了。黎锦的品类大致包括筒裙、头巾、花带、包带、床单、被子等,其中以古称“崖州被”的被子最为有名。黎锦的工艺主要有纺、织、染、绣等四大类,一般是红、黄、黑、白等几种颜色,其图案以奇花异草、飞禽走兽和人物等最为常见。黎锦精细、轻软、洁白、耐用,难怪古人对黎族织锦工艺发出过“黎锦光辉艳若云”的由衷赞美。中国最早的棉纺织改革家黄道婆,便是从海南岛黎族人所聚居的崖州即今三亚市向当时黎族妇女学会的棉纺织等传统手工技艺,然后才传入中原地区。
传统戏剧
琼剧是中国海南省的民间传统戏曲艺术,又称为琼州剧或海南戏。琼剧是南方戏剧其中的一个支系,以海南话为主要的戏曲语言,使得其具有流行的地域性,仅限于海南岛以及两广之间。琼剧是海南的本土传统文化象征,至今已有一段很长的历史,但具体的起源时期却难以考证。琼剧的音乐唱腔在前期为“曲牌体”,并具有帮唱,如《琵琶记》、《槐荫记》、《蟠桃宴》、《八仙贺寿》等一些传统剧目,唱词中均有牌子,还有些采用一些大字牌子和小曲。而后期则演化为了“板腔体”。临高人偶戏是海南省所独有的一个稀有戏曲种类。其主要流行于海南岛西北部的临高县以及周边讲临高话的一些地区,是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据老艺人世代相传所说,临高人偶戏最早出现在南宋末期,那时的临高先民们,都会以人型杖头木偶用来求神拜佛逐鬼驱邪。在表演时,演员手举木偶化装登台,人与偶在台上共同演绎一个角色,并以人的表演来弥补木偶的感情不足。
传统音乐
儋州调声是海南省所特有的一种民间歌曲,其仅流传于儋州一地并且有着独特的地域风格。儋州调声是以男女集体对唱的方式用儋州方言演唱,并把唱歌与舞蹈融为一体,有着“南国艺苑奇葩”的美誉。儋州调声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发源于当时海南省儋州北部地区,是从儋州民歌活动中演变过来的。儋州调声与传统山歌所固有的表现形式有很大的不同,其曲调层出不穷,且演唱的氛围十分活跃,非常符合年轻人的性格特点。因此每逢新年过节或是农闲的时候,在乡镇集市或者山坡野地中,未婚的青年男女们都会自发性的举行对歌的比赛活动,他们互相用歌声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对对方的爱慕之情。儋州调声突出的展现出了海南古代音乐的发展历程,对研究海南古代音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历史价值。
民族
海南省的居民,分属于汉、黎、苗、回、藏、彝、壮、满、侗、瑶、白、泰、佤、畲、水、京、土、蒙古、布依、朝鲜、土家、哈尼、僳僳、高山、锡伯、门巴、纳西、仫佬、哈萨克、鄂伦春等30多个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汉等族。
节日
海南岛有丰富的民间文化,衍生了许多独特的民间节庆活动。
换花节:每逢农历正月十五的晚上,在海南琼山市将举行一年一度风情独具的。是琼山府城一年一度的独具风味的大盛会,换花节原是琼山特有的民间节日,历史悠久,但是以前换的是香,而不是花,意在香火不绝,如今传统的换香变成了换花,其活动的形式、规模、范围、区域也逐年扩大,形成了凝聚着友谊、美好、幸福、欢快为一体的新的娱乐。
军坡节:每年农历二月初九至十九,琼山市新坡镇和全省不少地方,举行一次为期四天的。这是纪念冼夫人而举行的民间奉祀活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黎族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和幸福的传统佳节。
三月三:海南黎族、苗族都有欢度的习俗。每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农历“三月三”期间)均举行海南国际椰子节,它是融旅游、文化、民俗、体育、经贸于一体的大型旅游文化节庆活动。
儋州民间歌节:每年中秋为儋洲民间歌节。歌节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儋州山歌、调声对歌比赛和“赏月”等项目。
海南欢乐节:每年十一月下旬举办的“海南欢乐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