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南端的道家文化旅游胜地,以其秀丽的海景、山景和石景号称琼崖第一山水名胜。 历史 海南岛的地理环境,尤其适合海神的传播。这正如唐胄在明代正德年间所修《琼台志》所描述的,海南岛是“外匝大海”,要有“居安虑危之道,方称保民。”当然,官府有“保民”的职责,但海洋辽阔无崖岸,沧海之旷也,人将以为险,”人们要化险夷,当时最有效的办法即依靠自然力:祭祀海神。联系到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中的龙文化,于是海南广利王在海南的民间即演变成海龙王。现在,南海之滨的三亚,惊涛拍岸的大小洞天处,建造了“海南龙王”别院,安座南海龙王原身像。这是中国龙文化又一次在南海岸边的传承、发展,是民间对龙的信仰意识及对龙......详细介绍>>
我国最南端的道家文化旅游胜地,以其秀丽的海景、山景和石景号称琼崖第一山水名胜。
历史
海南岛的地理环境,尤其适合海神的传播。这正如唐胄在明代正德年间所修《琼台志》所描述的,海南岛是“外匝大海”,要有“居安虑危之道,方称保民。”当然,官府有“保民”的职责,但海洋辽阔无崖岸,沧海之旷也,人将以为险,”人们要化险夷,当时最有效的办法即依靠自然力:祭祀海神。联系到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中的龙文化,于是海南广利王在海南的民间即演变成海龙王。
现在,南海之滨的三亚,惊涛拍岸的大小洞天处,建造了“海南龙王”别院,安座南海龙王原身像。这是中国龙文化又一次在南海岸边的传承、发展,是民间对龙的信仰意识及对龙的形象的艺术再现,也是中国传统的主流文化与海南民间的边缘文化相结合的体现。这将会丰富海南文化的内涵,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艺术
大小洞天历史文化之道教文化
汉唐时期,中原文明已经输入三亚。宋代,随着海南与大陆的经济交流进一步加强和文化教育的发展,入崖人士、大陆移民、朝廷命官、贬谪相臣把道教等宗教文化带入崖州,一些中原道士也云游崖州,并进行一些道教活动,但这些道教活动仅限于道徒的个人行为,对崖州民间影响不大。这个时期,崖州的道教及道家文化处于酝酿在这个时期,朝廷贬官和中原道士是崖州道教的先行者。
纵观海南历史,道家文化名胜也仅止此一处别无他地。虽然万州(今万宁市)东山岭,早在北宋时有交趾道士漫叟在此结庵修道,但景响甚微,没能形成道教胜地,倒是佛教文化占了地盘。道教南宗五祖白玉蟾是海南人,从事道教活动年代在1194年—1229年之间,但他从事道教活动的地方主要在福建武夷山,在海南仅有云游,据说曾到过南山大小洞天修练,但没有留下确凿的遗址、遗迹和有关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