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县市全市设孟庄、百泉、薄壁、峪河、南村、吴村、上八里、占城、北云门、南寨、常村11个镇,沙窑、西平罗、张村、高庄、拍石头、黄水、洪洲、冀屯、赵固9个乡,城关和胡桥2个办事处,村民委员会533个,居民委员会22个。辉县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太行山南麓,华北平原西部,毗邻山西省,由地级新乡市代管。北纬35°17′~35°50′,东经113°23′~113°57′。地处豫晋两省之交,西与山西省陵川县交界,北同林州市及山西省壶关县相接,东靠卫辉市,南临获嘉县,东南与新乡市、新乡县毗连,西南与修武县相邻。市区北距北京市600...历史 辉县市远古时期为共工氏部族居地。夏属冀州之域,殷商系畿内地,周称凡国、共国。周厉王十六年,共国......详细介绍>>
辉县市全市设孟庄、百泉、薄壁、峪河、南村、吴村、上八里、占城、北云门、南寨、常村11个镇,沙窑、西平罗、张村、高庄、拍石头、黄水、洪洲、冀屯、赵固9个乡,城关和胡桥2个办事处,村民委员会533个,居民委员会22个。辉县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太行山南麓,华北平原西部,毗邻山西省,由地级新乡市代管。北纬35°17′~35°50′,东经113°23′~113°57′。地处豫晋两省之交,西与山西省陵川县交界,北同林州市及山西省壶关县相接,东靠卫辉市,南临获嘉县,东南与新乡市、新乡县毗连,西南与修武县相邻。市区北距北京市600...
历史
辉县市远古时期为共工氏部族居地。夏属冀州之域,殷商系畿内地,周称凡国、共国。周厉王十六年,共国君共伯和受诸侯拥戴,代行王政,号共和,是为元年(前841年,为中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春秋属卫,战国归魏,秦属三川郡。西汉,县境东部置共县,西部属山阳县。东汉、晋、北魏、东魏因之。隋开皇六年(596年),省山阳县,改置共城县。唐武德元年(618年),置共州,辖共城、凡城二县;武德四年废州,并凡城县入共城县。宋因之。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避显宗允恭(共之谐音)之讳,改称为河平县;明昌三年(1192年)又改称苏门县;贞祐三年(1215年)升苏门县为州,因百泉威惠王祠有清辉殿(取谢灵运“山水含清辉”诗名命名),故以“辉”为名,称“辉州”,领苏门、山阳二县。元代因之,后废苏门县,改山阳为镇,仍称辉州。明洪武元年(1368年)废州立县,改辉州为辉县,属河南省布政使司卫辉府。清代因之,民国16年(1927年),天门会举义,在西平罗建合平县,不久即废。
1938年2月日军入侵辉县,1943年至1944年,中共太行区委根据抗战形势,将原辉县相继划为辉县(后改辉北县)、辉嘉、新乡(后改辉县)三县。1945年8月抗战胜利,1946年6月三县合并为辉县。
建国后,辉县属平原省新乡专区,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销,改属河南省新乡专区,1986年新乡专区撤销,改属新乡市。1988年10月撤县设市,但仅在辉县后加“市”字,称作“辉县市”,并使用至今,成为中国目前仅有的名称中带“县”字的城市。
远古时这里是共工族的居住地,殷商时为畿内地(首都直辖区),武王克殷时曾经在城北的百泉誓师,次日与商军大战于牧野(今新乡),流血飘杵。西周时为共国,相传周代共和元年,执政的共公的封地就是这里。《诗经·卫风》篇里“毖波泉水,亦流于淇”,即是指城西北的百泉湖。更有一种说法,认为诗经中所提的“泉”,均是指百泉。春秋左传/古文观止首篇所提及的郑庄公的弟弟段就封在此地。后为魏国。西北山区尚有战国长城遗址。西汉置共县,隋置共城县。北宋末年,岳飞曾在此地死战,后退入太行山,即“八字军”。金代时,先改为河平县,金贞佑四年(1216)改辉州,因山下百泉湖畔建有清辉殿得名。直到明初降为辉县。清代属卫辉府管辖(治所在汲县)。1949年属平原省,后随平原省并入河南省。1988年撤县设市,但仅在辉县后加“市”字,称作“辉县市”,并使用至今,成为中国目前唯一名称中带“县”字的城市。
环境
辉县市境处于太行山与华北平原结合部,为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由于受山脉走向和海拔高度影响,季风作用较为明显,春季多风少雨,夏季多雨较热,秋季气候凉爽,冬季较冷少雪。境内分4个气候区:西北部中山温凉区,无霜期短,平均气温12℃以下;南村盆地和浅山温和区,年均气温12~14℃;山前丘陵温暖区,年均气温15℃左右;平原温湿区,年均气温14℃左右。据1971~2000年气象资料统计分析,1月最冷,月均气温-0.6℃;7月最热,月均气温27.1℃。极端最高气温41.5℃,出现在1992年7月2日;极端最低气温-18.3℃,出现在1990年1月31日。0℃以上积温年均为5202.1℃,10℃以上积温年均为4691.3℃。年均无霜期214天,最长239天,最短194天。年均日照时数2020.1小时,平均日照百分率46%。5~8月日照充足,日照时数最多的5月为225.0小时。年均降水量589.1毫米,7月降水最多,月均降水182.3毫米。一日最大降水量178.0毫米,出现在1981年8月16日。年均相对湿度68%,7、8分别为79%和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