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 > 目的地指南 > 亚洲 > 中国 > 贵州 > 黔东南

黔东南qiandongnan

鼓楼、风雨桥、干栏式吊脚楼、碧清的都柳江和榕江、一个个鳞次栉比的寨子,这里的风景不震撼,但值得细细品味。 历史 在春秋以前,黔...
详细介绍
鼓楼、风雨桥、干栏式吊脚楼、碧清的都柳江和榕江、一个个鳞次栉比的寨子,这里的风景不震撼,但值得细细品味。

历史

在春秋以前,黔东南被称为“南蛮”或“荆蛮”之地,属牂柯国和楚国的黔中地,后分属夜郎国。秦时置黔中郡,汉时改秦黔中郡为武陵郡。今从江、黎平、锦屏、岑巩和镇远县等地均属武陵郡的镡成县和无阳县,无阳县即今镇远县的前身。在隋代属牂柯郡、沅陵郡和始安郡,唐代改郡为“道”后,属黔中道。元代在民族地区推行土司制度,分属四川播州宣慰司、湖广思州宣慰司和新添葛蛮安抚司;明代“改土归流”“开辟苗疆”,遂废思州宣慰司,分置镇远府、黎平府和新化府等,隶属贵州布政司,黔东南也进入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清代区划基本袭明代。民国初改府、厅、州为县,今黔东南辖地分属黔东道和黔中道,黔东道驻镇远,领26县。1935年,国民党政府在镇远设置行政督察区,所辖县区划多次调整。

艺术

黔东南有镇远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一座,有黄平旧州镇、黎平德凤镇和雷山西江镇等三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有黄平、麻江铜鼓和剑河温泉等三个国家文化部命名的农民画之乡,还有九个省级艺术之乡,即郎德苗族歌舞艺术之乡、黎平茅贡侗戏艺术之乡、从江小黄侗歌之乡、台江苗族反排木鼓舞艺术之乡、黎平肇兴侗族鼓楼艺术之乡、黄平泥哨艺术之乡、岑巩思州石砚艺术之乡、施洞苗族刺绣艺术之乡和雷山挖拜苗族银饰艺术之乡。这些斑斓多彩的艺术珍品,不但镌刻着深厚的文化历史,而且具有独特的风格和个性,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环境

黔东南的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温在14-19℃之间,雨季明显,降水较多,年降雨量在1000-1600毫米,日照年均约1200小时,无霜期长,为260-220天,南部地区无霜期平均为310天,农作物三熟潜力较大,北部普遍轮作两熟。

民族

黔东南州世居着苗族、侗族、水族、布依族、仡佬族、瑶族等10多个少数民族。全州400多万人口,其中少数民族就占了360多万,占总人口比例的80%还多。这么多的少数民族中,苗族和侗族是其中的主体,绝大部分的村寨都是苗寨侗寨。而水族、布依族、仡佬族、瑶族则零星地散步在各处,其中还有有待识别认定的革家人。

节日

黔东南,有人称之为“百节之乡”,一年中大大小小节日集会有200多个。节日活动有唱歌跳舞、斗牛赛马、吹芦笙、踩铜鼓、赛龙舟、玩龙灯、唱侗戏等等,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其中主要的民族节日有苗族的芦笙会、爬坡节、姐妹节,“四月八”、吃新节、龙舟节和苗族的苗年;还有侗族的侗年、泥人节、摔跤节、林王节,“三月三”歌节,以及水族的端午和瑶族的“盘王节”等等。

地理

黔东南面积30337.1平方公里,东西相距220千米,南北跨度240千米。地势西高东低,自西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海拔最高2178米,最低137米,历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境内沟壑纵横,镇远山峦延绵,重崖叠峰,境内有雷公山、佛顶山、弄相山等原始森林,原始植被保护区与自然保护区27个,其中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为国家自然保护区。原始生态保存完好;境内有三条主要河流,即清水江、舞阳河和都柳江,平行贯穿中、北、南部。黔东南耕地面积较小,人均占有耕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东部、东南部多为山地,土层肥厚,保水条件好,宜于树木生长。

黔东南的气候属温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温在14-19℃之间,雨季明显,降水较多,年降雨量在1000-1600毫米,日照年均约1200小时,无霜期长,为260-220天,南部地区无霜期平均为310天,农作物三熟潜力较大,北部普遍可轮作两熟。

图片列表

  • QQ截图20180524155433.jpg

    QQ截图20180524155433.jpg

客服未回复,请致电18981825646

您是想去哪旅游呢?

请问您是什么时间出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