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秦隶属九江郡余干县。唐永泰元年置贵溪县辖鹰潭,称鹰潭坊。唐以来属贵溪县地。明万历年间曾设神前司。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置鹰潭巡检司,同治三年(1864年)设鹰潭镇(一说为同治四年),属贵溪县。
1949年5月7日在鹰潭镇成立贵溪督察专员公署,9月15日建制撤销。
1957年1月升为县级鹰潭镇。
1958年复为贵溪县辖镇。1960年7月再次升为上饶专区直辖县级镇。
1979年3月改镇为县级鹰潭市,属上饶地区。
1983年7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改为省辖市,原县级鹰潭市境置月湖区,上饶地区贵溪、余江2县来属。
1996年贵溪撤县设市。
2003年底,总人口106.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0.2万人。2004年底,总人口107.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1.3万人。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鹰潭市辖1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9个街道、20个镇、12个乡、1个民族乡。
艺术
鹰潭以驻地旧名鹰潭坊得名。其信江南岸龙头山,南接市区,北临信江。传说园中的龙头山上有许多大樟树,而山麓下有一个深潭,许多老鹰经常在这一带盘旋飞舞。树影婆娑,潭水清幽,“涟漪旋其中,雄鹰舞其上”,成为一道绝美风景,众口相传,鹰潭由此得名。
环境
全市年均气温18℃,相对湿度76%。常年主导风向为东风和东北风。年降水量约1750毫米,最大日降水量达214.4毫米。无霜期262天。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
鹰潭市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丰沛、日照充裕、无霜期长的特点。在春季因冷暖交替,天气多变;汛期常有暴雨,有时酿成水灾;盛夏酷热;秋季天高气爽;往往有伏、秋旱发生;冬季较温暖、霜雪较少。按气候标准分季,则冬夏长而春秋短(春季70天、夏季120天、秋季62天、冬季113天)年平均气温18.1℃;最热月(7月)平均29.7℃,最冷月(1月)平均5.6℃,年极端最高温度41.0℃(1991年7月23日出现在鹰潭),年极端最低温度-15.1℃(1991年12月29日出现在余江),≥0℃以上的正积温平均为6586.4℃;≥10℃的有效积温达5705.6℃;持续天数平均有252天。无霜期平均达264天。年平均降水量为1889.2毫米,平均降水日数有186天;汛期(4至6月)降水占全年的48.3%,旱季(7-9月)占20%。一日最大降水量为281.2毫米;最长连续阴雨日数为17天,最长无降雨日数为51天。太阳年辐射总量为108.5千卡/平方厘米,生理辐射年总量为63.1千卡/平方厘米,4-10月光合有效辐射总量为37.9千卡/平方厘米。以上气候特点适合亚热带各种动植物的生活生长和繁衍。
民族
人口构成主要为汉族。少数民族有畲族,聚居,主要分布在贵溪市的樟坪畲族乡。
节日
板龙灯
每年的的元宵节前后,在玉山、婺源、上饶县等一带的农村都有舞板龙灯的习俗。即用竹骨彩纸扎成龙头龙尾,龙身由各户自扎,每户各置一长条形板凳,上扎二至五个花灯为龙身。各节花灯内点蜡烛,每节板上两盏花灯,长达2米,由一人手持。一条龙灯由上百节板灯连接组成。元宵之夜,穿行于村镇小道,灯光映天,如巨龙游走。引来万人空巷,场面非常壮观。
赛龙舟
每年的端午前后,上饶市的信州区和滨湖地区的波阳、余干等县都会举办各种规模的龙舟赛。在信江流域,在鄱阳湖上,彩旗招展,鼓声阵阵,各式龙船争先恐后,吸引了两岸大批民众加油喝彩,一时道路为之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