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枣庄山亭区半湖乡所在地往西不远处,有座小山。说是小山,其实只是一个大型的土堆。山上长满了栗子树、樱桃树、桃树、杏树,四季中三季水果飘香。春天有樱桃,夏天有杏子和桃子,到了秋天,满山高大的栗子树就把又大又亮的栗子奉献出来了。小山的南面还有一座小山,也同样长满果树。两山之间有一深涧,一湖碧幽幽的绿水荡漾其中,这就是龙床水库。 水库中的水是北部山区的泉水汇集到此,由一个人工垒砌的大坝阻挡而形成。水库呈东西走向,宽不过百米,长500米。看那高约30米的大坝,就知道水深至少也在二三十米。水很清,倒影着两岸的绿树,山上的白...
历史
山亭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名胜古迹星罗棋布。这里是春秋早期小邾国的故里,有著名的大汶口文化伏里遗址和战国时期的灵邱、梁王故城遗址。山亭区是一个具有光荣历史传统的革命老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年代属沂蒙山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是名闻中外的铁道游击队的大后方,许多老一辈革命家罗荣桓、粟裕、郭子化、林乎加等都曾在这里工作过、战斗过,鲁南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就诞生在这里,至今存有许多革命历史遗迹。抱犊崮是1923年"临城劫车案"(即"民国第一案")的发生地。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当时的半湖乡政府在此处建造了一处拦河坝,取名龙床水库,以用于兴修水利、农业灌溉、改善周边环境等用途。由于此处山清水秀、环境优雅,交通便利、景色宜人,再加上民间有关光武帝刘秀的许多传说,给景区增添了许多传奇色彩和无穷魅力,形成了全市独一无二的名胜风景区,每年都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艺术
龙床的历史传说
话说在两千年之前的西汉末年,汉平帝驾崩,外戚王莽篡位,建立了新朝(公元8年—25年)。王莽的女儿是汉平帝的皇后,是刘秀的母后,王莽即是刘秀的外祖父。在他执政期间,民不聊生,老百姓怨声载道。鉴于权力之争,王莽为巩固政权,决意斩草除根,除掉刘秀而后快,故此演绎了历史上著名的“王莽赶刘秀”的一出闹剧。
刘秀隐姓埋名逃出重兵追杀后,受尽风霜饥寒,辗转潜逃到山东、河南一带招兵买马,暗中积蓄力量,起兵讨伐王莽,力图重建大汉王朝。他求贤访才,安抚百姓,深得民心,正义之士纷纷投入到刘秀的门下。某日,刘秀同王莽大军交战后兵败山东,带残部落荒而逃,当逃至现北庄镇铁山村时,已是单枪匹马,人困马乏,口渴难耐。战马奋起前蹄,刨出了一股清泉,人马痛饮后马上精神抖擞,快马加鞭一路狂奔。当向西逃至北庄镇务后村南侧悬崖底时,大批追兵又蜂拥而至,已是穷途末路。他们在悬崖上齐声纳喊:“活抓刘秀,活抓刘秀”。若是他骑马硬向前冲,穷于逃命的话,必然会被巨石砸死葬身于谷底。此时刻刘秀进退两难,不知所措,心想吾命休矣。就在这生死攸关之际,恰逢周围突降大雾,站在对面啥也看不见,他不禁喜出望外,看到了一线生机。他瞧见身后悬崖底下有个石棚,仅可容一人一马,刘秀急中生智,迅速让战马躺下,藏在石棚里面。自己则躺在旁边平坦的石床上睡起了大觉,这样既安全隐蔽又提神解乏,甚是惬意。王莽的追兵迷茫之中朝山崖下胡乱仍了一阵巨石,忙呼了半天也没看见刘秀的人影,想必早已被砸成肉酱,必死无疑了,于是停止追杀兴冲冲地回去向主子交差。
刘秀吉人自有天相,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绝处逢生突出重围后,他马上整编休整队伍,重振军威,联合王室贵族等诸路豪强与王莽继续抗衡。终于在公元25年左右,彻底推翻了王莽政权,在河南洛阳建立了东汉王朝,并改元为光武元年。光武帝大胆改革创新,采取休养生息等多项惠民政策治理国家,并逐渐走向强盛之路,成就了历史上有名的“光武中兴”业。当地百姓闻之曾在此避过难的刘秀最后当了皇帝,就把他当年人马痛饮过的清泉尊为光武泉,曾救过圣驾的石床称为龙床。这就是现如今龙床的具体来历。
节日
在节日习俗上,主要有春节(俗称过年)、元宵节、龙头节(二月二)、清明节、端午节、六月六、七月七、中秋节(八月十五)、重阳节、腊八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