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洞,自唐以来就一直游人如云,始建于1106年。观音洞原名灵峰洞,后改罗汉洞,再改观音洞。山门的观音洞三个字是著名的作家、诗人、书法家和佛教人士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在雁荡山梅岭西麓。洞似一大型石室,天然生成,洞内有一石柱悬垂至地,洞上及洞周石壁雕有观音像。洞旁建一庵,明万历年间为茅篷,清康熙年间成庵宇,道光、光绪、宣统年间又陆续兴建,大殿内由浙江美术学院雕成观音坐像一尊,目光慈祥,妙相庄严。洞后古树成荫,巨石层叠,上书"大士重现"四个大字。藏于合掌峰之中,洞高113米,深76米,宽14米,依岩构筑九层楼阁。 ...详细介绍>>
观音洞,自唐以来就一直游人如云,始建于1106年。观音洞原名灵峰洞,后改罗汉洞,再改观音洞。山门的观音洞三个字是著名的作家、诗人、书法家和佛教人士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在雁荡山梅岭西麓。洞似一大型石室,天然生成,洞内有一石柱悬垂至地,洞上及洞周石壁雕有观音像。洞旁建一庵,明万历年间为茅篷,清康熙年间成庵宇,道光、光绪、宣统年间又陆续兴建,大殿内由浙江美术学院雕成观音坐像一尊,目光慈祥,妙相庄严。洞后古树成荫,巨石层叠,上书"大士重现"四个大字。藏于合掌峰之中,洞高113米,深76米,宽14米,依岩构筑九层楼阁。